福鼎白琳鎮: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指引
“全方位、全地域、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”“綠色、循環、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”……近日,福鼎市理論宣講輕騎兵“白琳”分隊走進白琳鎮金山工業園區,大力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,旨在進一步凝聚當地石材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共識。
據了解,近幾年來,福鼎市石材產業全面整治,開啟了行業提質轉型之路,從“單打一”升級為“組合拳”,在園區建設、產業鏈延伸、環保生產等方面狠下功夫,做足文章。
福鼎市白琳鎮副書記張林說:“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動綠色發展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這為我們更好地走綠色發展之路指明了方向。如今,福鼎石材產業發展更加規范化、標準化,已從單一的賣石頭轉向賣精品,實現了石材產業的綠色、環保與科技。”
轉型升級
被譽為“玄武巖之鄉”的 白琳鎮,因境內大嶂山發現一種名為“福鼎黑”的玄武巖而聲名鵲起,吸引了一批淘金者開山采石,掀起了一股石材開采與加工的熱潮,發展鼎盛時期占據了全國黑色石材市場份額的80%,一躍成為“中國十大石材出口基地”之一。
康達石材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初峰介紹說,因行業門檻低、利潤高,一一個臺子、幾架鋸子就能進行加工作業。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,當地密布著數百家石材加工廠,但整個石材產業加工方式落后,產業效能低下。
所以,行業整改勢在必行。借第一輪中央環保督促的契機,福鼎市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,政企合作規劃設計,將原本348家零散加工廠整合成28家股份制有限公司和2家精深加工企業,投入3億元展開園區相關配套工程建設,并通過技術升級,另園區的各項排污達指標到國家標準要求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加快推動產業結構等調整優化。在現階段規劃中,大嶂山玄武巖礦區還有6年開采期,如何打破眼前對資源的重度依賴值得思考的一個話題?最終,福鼎石材行業了達成共識:做精工藝,從“賣石頭”轉向“賣產品”“賣景觀”。
例如,一塊由由玄武巖荒料加工成的普通石板材價值一般在70元左右,而通過精加工制作成茶盤,價值達700元至800元,出口到國外甚至價格翻番。這樣一來,不僅產業鏈得以拓展,石材產業的附加值也隨之上升。
綠色發展
沿著金山工業園區的玄武路前行,可以看到每家石材廠房外都放置著大型黑色沉淀罐,足有十五六米高,這是用來沉淀生產加工中產生的工業污水。
據介紹,工業污水被集中到蓄水池后,便會注入藥水分解沉淀,再從蓄水池泵抽到沉淀罐,上層的水進入清水循環回用罐,充分回到車間重復利用,沉淀的污泥則經壓濾泵壓成泥餅,變成建筑生產原料,可在建筑領域繼續使用,真正實現污水零排放和固廢再利用。
福建玄武石材有限公司安全生產部負責人王克挺說,礦山開采后產生的廢石、廢渣,不同于傳統堆放處理,現在會統一進行拍賣,變廢為寶,真正將資源都“吃干榨盡”。
在采礦方面,當地也一直在思考,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。
2018年,福建玄武石材有限公司采取工程與綠化治理舉措相結合的方式,進行礦山采空區生態植被恢復治理,種上杜英樹苗、爬山虎、葛藤等綠植,為礦山“披綠裝”。現如今,已完成145畝采空區生態植被恢復治理,坡面整治11萬立方米,覆土面積約140畝。今后將繼續按照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,因害設防,加強綠化美化,使礦山周邊設施及土地生態資源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護。
張林表示,針對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,將認真落實,持續推動金山園區轉型升級,整合全市石材家裝市場,建成石材貿易中心,主動融入城市環玄武湖發展戰略,打造環湖發展新中心。